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疼痛.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,二者病因不同,病理改变亦有差异,但临床表现近似,均以疼痛为主要表现,并经常相伴、重叠发生,易造成诊断的混淆和遗漏。
二者疼痛的病因不同:骨质疏松危害十分严重,但须要指出的是,疼痛并不是骨质疏松特有的临床表现。它是因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,骨骼的骨量减少、骨微细结构破坏,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,以骨骼内部质和量的病变为表现的全身性骨病。它的发生与激素调控(主要为雌激素、甲状旁腺激素、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3)、营养状态(钙、磷、蛋白质和脂肪等)、物理因素(运动、日光)、免疫机能和遗传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。疼痛不一定在骨质疏松的早期出现,绝大多数患者疼痛出现于疾病的中后期,其骨痛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:(1)破骨细胞溶骨所致,以夜间痛为主要表现;(2)机械应力造成的微骨折,以劳累后疼痛为主要表现;(3)骨骼畸形所致的肌肉、韧带受力异常;(4)严重的低骨量衰竭,长期卧床、制动所致;(5)脆性骨折所致,通常出现在轻微外伤后。
二者疼痛临床表现不同:骨质疏松的发病部位是人体中轴骨及四肢长骨骨干。骨质疏松的骨痛在发病早期不一定出现,这种疼痛主要表现在腰背部和腰骶部,通常发生在劳累或夜间,与负重的时间、程度有关。骨质疏松疼痛时无关节红肿、积液,四肢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正常。骨质疏松骨痛与平时患者的负重活动量及气候、温度变化亦相关。骨质疏松较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前胸、两肋、腹部及腹股沟软组织的放射痛,这是因脊柱椎体骨折畸形所致。当出现急性疼痛发作时,通常提示局部有新骨质疏松骨折发生,此时可能会有局部肿痛等症状出现。
二者疼痛的诊断及预防:对于运动系统慢性疼痛的患者,我们建议按以下步骤进行诊断:(1)常规体检,常规体检对运动系统慢性疼痛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,通过对疼痛局部的望、触、动、量可基本了解病情,选择确定进一步诊断的步骤;(2)X线摄片;(3)超声骨强度测定;(4)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;(5)必要时行关节镜检查。